雷雨天手机打电话容易招雷?真相可能和你想的大不一样

2025-09-28

小心被雷劈!雷雨天气,千万不能在户外打电话、玩手机!”看到这个,你是不是小小紧张了一下,觉得自己似乎有过不少“无知者无畏”的经历。
别害怕,这其实已经是被辟谣好多次的谣言了。答案是——“遭雷劈”与打手机关系不大,而与一些你想象不到的因素有关。

01

早在2013年《是真的吗》节目组,就做过实验,验证了手机不是引雷的导火索。实验来到了中国电科院高压电户外场,这里可以制造最接近真实的雷电。工作人员在户外空旷的地面上,均匀摆放了三个人体模型。其中两个身上没有任何金属,另一个手持接通了的手机。 一共20次雷击实验,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:有11次雷击到了地面,有8次击中了两个没有手机的假人,而拿手机的假人只被雷电击中了1次。

(来源:网络)

实验表明,雷雨天气用手机接打电话,并不会导致“天打雷劈”。

西安交通大学飞机雷电防护专业实验室,也做了升级版实验,改变了实验假人不具有导电性这种不符合雷雨天气人体的实际情况。实验人员在假人的头顶包裹了用盐水浸泡过的纸巾,增加导电性。本次一共进行了50次雷击实验,结果表明持有手机和没有手机的模特,被雷击的概率是相同的。

02

其实,手机发射的电磁波与雷击的正负静电相互吸引短路放电,完全是两回事。

如果我们了解了雷电形成的原因,就能帮助手机“洗白”了。简单地说,雷雨天气天空中的积雨云在大气中不断碰撞,带有很强的电荷。整体来看,云层上部是正电荷,下部是负电荷,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电压。当电压足够大的时候,空气被击穿,出现剧烈放电现象,产生雷电。

而云层和地面发生放电的时候,喜欢“捏软柿子”,也就是谁距离天空近,谁容易导电就专门“劈”谁。

所以说,电磁波是不能引雷的,真正能引雷的是容易导电的物品。为此,央视节目中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。他们给三个假人分别戴上墨镜、拿着雨伞、手持手机。

实验结果表明:拿雨伞的假人被击中8次,戴墨镜的假人被击中2次,拿手机的假人被击中0次。实验再次印证:电磁波并不能引起雷电,反而容易导电的物品才会更加容易引发雷击。其实,即使不懂雷电的原理,我们也很容易理解电磁波不会引起雷击。

因为在雷雨天气,无线电台、有线电台、雷达这些依靠电磁波传播信号的设备,都能正常工作。真正会“引雷上身”的,反而会被我们忽视。

我们从小就被教育,下雨天的时候别走在空旷的地方,不要在树下避雨,那是因为在空旷的地方我们就成了“最高点”,在大树底下,大树是“最高点”。成为最高点,或者在最高点的旁边,这才是“雷点”。